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测量 重量 量体裁衣
B.着手 沿着 话不着调
C.薄饼 薄弱 薄利多销
D.绰号 号角 号啕大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浪漫 拗曲 两全其美
B. 憧憬 晶莹 换然一新
C.彷徨 给予 老生常谈
D.搔扰 漂移 漫不经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口普查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 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快速捕捉到人口信息, 能够较为便捷地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大数据智能化的出现成为人口普查变革的一个重要 。
A.通过 因而 机会
B.通过 从而 契机
C.经过 因而 契机
D.经过 从而 机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这个地方能人辈出,圣贤豪杰无数,英雄人物更是罄竹难书。
B.虽然今年跌入了乙级队,但我们有信心东山再起,争取明年重回甲级队。
C.那本外国小说我当时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具体情节已记不清楚了。
D作为曲指可数的女词人之一,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地位。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暮色中的炊烟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舒展自如,浓淡相宜
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传授科学知识,而要塑造健全人格。
C.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它舒服极了,每逢吃饱了,洗干净了, 。跳累了, ,或者这一根,或者那一根。这时候,用嘴刷刷这根毛,刷刷那根毛,接着, ,拍一拍翅膀, , 。
①就在笼葬子茳胭倭里跳来跳去
②抖一抖身子
③就又跳撈莲跳去了
④就站在象牙的横棍上歇一会儿
⑤很灵敏地四外看一看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①⑤④
C.①④⑤③② D.①④②⑤③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鲁滨逊漂流记》里有段和度量衡相关的著名情节。鲁滨逊遭遇海难后在一个荒岛生活了十五年。一天,他经过海滩时看到一个脚印,这让他恐惧至极。他能想到的唯一出路是用自己的脚踩在那个脚印上比较一下。结果,那个脚印比他的脚大了许多!经过这次测量,鲁滨逊得以确定来过这个海岛的,除了他至少还有另外一个人。鲁滨逊的行为体现了所有测量行为的几个阶段他需要信息,而他获取信息的途径唯有用自己熟悉的东西(脚的长度)与不熟悉的同类东西(神秘的脚印)相比较,目的是更多地了解其他东西,或者说,通过测量得到某种东西。
测量行为既可以简单易行,也可以复杂多样;既可以凭借目测,也可以使用精密工具;有些标准差不多即可,有些必须精益求精。无论是哪种情况,人类希望通过测量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测量结果确实可以改变世界。
人类的身体是最古老的工具,同时也是第一个计量用具。脚丫子人人都有,随时可以调用,曾几何时,几乎所有文明国度都用“脚”作过计量单位。其他与身体有关的长度单位有手指、指甲、手宽、臂长、头发等。“一握”“一把”“一撮”至今仍然是烹饪计量单位。
自远古以来,不同国度的人们都曾经利用稻米、小米、大麦等粮食颗粒随机制作测量长度和重量的量具。粮食颗粒的长度和重量会随气候变化,随着雨季的来临,它们会膨胀;不过,它们唾手可得。政府部门往往会给这些生成于大自然的标准设定具体限制,比如,坚持使用旱季的粮食颗粒,且颗粒的个头必须均等。
“易获得性”仅仅是度量衡的重要特性之一,它的第二个重要特性是“适当性”,随机创造的度量衡,如果使用起来不方便,就发挥不了作用。有个很有名的古老传说:12世纪时,英国国王亨利一世用他的臂长作为标准来定义“码”。艺术史学家基德森指出,当时英国早已拥有一套长度度量衡,平白无故地引入新的标准,会让商人们感到一头雾水,他们必须将新东西与在用的东西关联起来。如果引入新的计量单位真的与亨利一世有关,那也是因为英国布匹制造商们需要某种新的计量单位--他们用久了 12 英尺的“寻”,特别需要某种长度大约一半的单位,用于标示其产品特性護罚。基德森说:“国王在其中的作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查漏补缺。”
为达到预期目的,除了易获得性和适当性,度量衡还必须足够稳定、可信。比如东欧的“周年忌辰杯”,制作这样的杯子原本是为了装入等量的蜡,所以这种杯子大小都差不多,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了烹饪度量衡。奶奶会说,需要多少“杯”水或面粉,听到的人会立刻明白食材的用量。
只要具备易获得性、适当性和稳定性,随机创造的度量衡的科学性就得到了保证。萨拜因是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当年的校长要求他解决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音质问题。像“混响”这类难以理解的东西应当如何测量呢?萨拜因借助不同数量、放置于不同位置的椅垫,测量了可辨音在剧场里的回响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在他得出的公式里,椅垫成了测量音响的“周年忌辰杯軛颥坪”,帮助取得了一项突破,改变了全世界听众席座椅的布局。
(选自罗伯特·P.克里斯《度量世界:探索绝对度量衡体系的历史》,有删改)
7.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滨逊用自己的脚进行测量,是由于脚作为计量用具十分方便。
B.政府部门坚持使用旱季的粮食颗粒,因为此时它们的个头均等。
C.引入“码”这一新的单位,对当时英国的度量衡起了补充作用。
D.水和面粉比蜡更易获得,导致“周年忌辰杯”脱离了原有用途。
8.对文中有关说明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通过举例子,说明测量是借助已知去了解未知。
B.第二段中借助对比,说明测量的单位是多种多样的。
C.第五段中直接引用学者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七段末尾通过类比,说明萨拜因用椅垫实施了测量。
9.下列不适合作为文中“易获得性”例子的一项是 ( )
A.科学工作者通过测量地球子午线来确定一米的长度。
B.埃塞俄比亚人用“一耳朵眼”作为药量的单位。
C.古人用角豆种子作为单位“克拉”一词就来源于此。
D.地图绘制者用步幅来计量长度,借此测量大地。
10.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
A.度量衡的统一
B.度量衡的换算
C.度量衡的特性
D.度量衡的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题。(25 分)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①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掩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两间②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须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并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一九二杌术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作
(有改动)
【注】①邪许鞧志羞(yéhǔ):象声词,劳动时众人协同用力发出的呼声。②两间:天地之间,世间。③水门汀:水泥。
11.文章第二段是如何表现秋天的虫声的?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8分)
答:
1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13.如何理解文章末尾“井底”与“铅色”的象征意味?(5分)
答:
14.试梳理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7分)
答: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 题。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銦享,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资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坮醫¡墟宍苓瑝酃竟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卩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选自贾谊《新书·审微》)
15.翻娭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答:
16.季孙“怒”与“惭”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答:
17.说说宓子比季孙高明在何处。(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8~19 题。
夜赋
[宋]陆游
小斋寂寂似禅察①,卧数更筹觉夜遥。
帐外残灯欺不寐,梁间栖燕伴无聊。
江湖蹭蹬朱颜改,忧患侵凌壮志消。
挂旆②天山少年事,此身终负圣明朝。
【注】①寮:僧舍。②旆:泛指旌旗。
18.诗歌颔联中“欺”“伴”二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9.诗歌结尾“此身终负圣明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某班组织读书会,计划以“读书助我成功”为主题,有同学建议改为“读书助我成长”。一字之差,内涵有别。
请以“成酲畏功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24分,每小题4分)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音。
【应试指导】A 项中“重量”和“量体栽衣”的“量”读“liàng”,“测量”的“量”读“lióng”。B 项中“着手”的“着”读“zhuó”,“沿着”的“着”读“zhe”,“话不着调”的“着”读“zháo”。℃项中“薄饼”的“薄”读“báo”,“薄弱”和“薄利多销”的“薄”读“bó”。D项中“绰号”和“号角”的“号”读“hào”,“号啕大哭”的“号”读“háo”。
2.【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
【应试指导】A 项中“拗曲”应改为“扭曲”。B项中“换然一新”应改为“焕然一新”。D项中“搔扰”应改为
“骚扰”。
3.【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应试指导】“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第一个横线处填“通过”比较合适。排除C、D两项。“契机”指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机会”指恰好的时候,因此第三横线处应该填“契机”。
4.【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正确选用成语的能力。
【应试指导】“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恶)极多,难以写完,含贬义。跟英雄不符合,答案选A。“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
容数量稀少。
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辨识病句的能力。
【应试指导】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既要……而要……”搭配不当,应改为“既要……又要……”。
6.【答案】D
【考情哏点拨准】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应试指导】第一个横线后面紧跟着“跳累了”,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跟“跳”有关系的,选择①和③,③中有个“又“字,说明在这之前出现过“跳”动作,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填①,排除 A、B项。第三个横线处的后一句紧跟着“拍一拍翅膀”,“抖一抖身子”明显和“拍一拍翅膀”更合适,因此选D。
二、(16分,每小题4分)
7.C 8.B 9.A 10.C
三、(25 分)
11.(8分)
(1)作者采用形象的比喻,将秋虫的鸣声比作“神妙的乐师”的合奏,到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精心训练,无可批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之美。这种对秋虫鸣声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声音的直接描绘,更是作者情感的投射。
(2)通过对秋天虫声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切怀念。
12.(5分)
(1)画线句子引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排比句式使内容更加丰富,语言节奏增强,更具说服力,生动有力地说明了文学作品中的虫声总是与“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相联系,从而引发人们伤感的情绪。
13.(5 分)
这两个词语描绘了作者的环境,同时还反映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井底"象征这一个缺少自由、封闭的空间暗示作者所处的环境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人们的行为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表达了对社会环境的控诉和对自由的向往。“铅色”则象征着冷漠、坚硬和缺乏生机。铅色的水门汀地代表了城市中的冷漠和工业化的环境,这种环境缺乏自然之美和生命力,与乡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突显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14.(7分)
(1)作者首先描述了城市中缺乏秋虫的环境,强调城市的喧器和缺乏自然的声音
(2)然后通过对比展现了乡间秋虫的合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3)接着,作者通过议论分析,表达了酸苦之味也比淡漠无味强过百倍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有味”的生活的热爱和对不平淡生活的追求。
四、(25 分)
15.(6分)
百姓们从城外收割成熟的麦子回来,可以增加食物供应,同时也不会让敌人得到这些粮食作为补给。
16.(4分)
季孙“怒"是因为听说宓子明知齐人来犯还不许百姓出城收割麦子,最终导致外城的麦子被来犯的齐人收走认为百姓可怜而宓子无理无情。季孙“惭"是因为明白了宓子不让百姓收割麦子是怕百姓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怕百姓为了不劳而获而期待侵略者登门,体会到了宓子教化百姓的苦心,为先前让人去指责宓子的行为感到惭愧。
17.(4分)
宓子思虑长远,并不只看眼前利益还考虑长远影响;宓子治理直父十分注重对百姓的日常教化。
18.(4分)
(1)“欺”字通常有欺骗、欺瞒的意思,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残灯似乎在欺骗诗人让他以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实际上夜还很长。这种用法赋予了残灯以人性化的特征,表现出诗人因为失眠而感到的焦躁和无奈。
(2)“伴”字在这里是陪伴的意思,它描绘了梁间栖息的燕子与诗人一同度过这无聊的长夜。这里的“伴”字不仅描绘了燕子的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在这个漫长的夜晚,只有燕子与他相伴。
19.(5分)
陆游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复兴、未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遗憾和自责。
以上就是关于“2024年山东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真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报考费用、加分政策、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山东成教网的《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了解。
本文标签:山东成考历年真题2024年山东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真题及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j.sd.cn)
下一篇:暂无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官方信息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为准